一年前,美团重新进军“共享充电宝”引起行业极大震动,不少从业者认为共享经济将迎来“第二春”。
然而,一年过去了,答案却远出乎大家的意料。
近日,据DoNews报道,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高程于近期离职,并已加盟创业团队,该部门的诸多BD目前已转岗。与此同时,美团充电宝正在抛弃各地自营点位,交由代理商接盘运营。
越来越多的信源证实,美团在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尝试也还是逃不过共享经济高开低走的命运。
乍然看去,共享经济的童话正在悄然破灭,让人不禁疑惑共享经济的存在是偶然还是必然?
从历史规律来看,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争议。
共享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比传统经济运行机制更为多元和复杂的经济结构,相关的法律和信用机制也需要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完善,但这些经济结构本身不成熟的“弊”,不能掩饰共享经济仍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不少共享经济虽然缺乏盈利模式,但却带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基因。
例如共享单车等服务,尽管难以盈利,但确实解决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潜在减少了交通的拥堵和污染;而共享医疗则改善了病患在头部医院的聚集效应,更是促进了分诊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这些带有社会经济属性的共享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还可以改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另一方面,现阶段虚拟经济的持续增长让可共享产品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充。
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共享的内容从物品扩大到了知识、技术、甚至服务等非有形资源上。
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中生产能力、知识技能的交易规模占比分别高达32.12%和11.87%。
更何况,大生产背后大消费的不可持续性正在逐渐凸显,碳中和必然会推动以共享为基础的资源集约化利用。
大规模制造同质化产品带来了极高物质生产力,也必然要求大规模消费为其开辟市场。这推动了人们的消费品从终身使用逐渐转为“年抛、月抛”。
然而,且不说人们的物质需求并不会无限制地增长,高碳社会导致的生态危机更是已经近在眼前。而现阶段脱碳已成为全球共识,这必然会颠覆企业以往的发展逻辑,转变为更智能、绿色、集约化的共享式生产和消费方式。
1万个想法不如1次的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