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共享充充电宝并不陌生;目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已成为手机必不可少的“救济粮”;你一定有很多疑问,充电宝怎么共享?这东西怎么挣钱?那些资本家们为什么会投这个?
这就是什么所谓的流量生意?广泛、高频、刚需。
因为我们都遇到过出门在外忘记带充电宝手机没电的窘境,所以本能地会认为充电宝是个流量生意。
但其实你再仔细回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一年会发生几次?能和你出门想骑车的次数比吗?再想想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你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麻烦吗?
恐怕大多数人都是在出远门时包里常备一块充电宝来以备不时之需;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拥有、携带充电宝,绝不只是为了充电,而更多的是为了安全感。那么电量用尽了怎么办?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派上用场了。操作简单,扫码即可立马使用;归还方便,随处就近即可。
在之前并不是这种移动充电,而是手机充电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3年,北京各大商场的出入口就已经存在投币的公共手机充电站。在之后的一年里,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升级,这些充电站迅速从收费转向免费,并将盈利模式从向用户收费改为充电时往用户手机里安装流氓软件。
甚至连曝光免费充电站的这种流氓行为都已经不新鲜了,2015年开始各都市报和自媒体陆续对手机免费充电站强制索要手机权限和安装软件提出质疑。这种质疑在今年到达了顶峰——一家免费手机充电站企业,因在充电时强装软件、盗取用户信息而被2017年的315晚会曝光示众。从而人们对自己的信息安全更加重视、、、、、、
最近刚出的某些品牌手机,实现快充技术,不到半小时就打到满格。这个水平,智能手机厂商这么快就做到了,那么都不会沦落到需要一借充电宝就在一小时上了;从而大大缩短了使用时长;但是在价格上会不会就此水涨船高呢?
不管怎么看,共享充电宝都不会是下一个风口。共享充电宝的这一轮融资甚至已经不能用跟风来理解,简直是被资本平地起风吹起来的。
共享专车是个好生意,被资本吹得太大了,回落一点总归是不错的。共享单车是个好主意,但不是个好生意,可能永远都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共享充电宝连个好主意都算不上,甚至让人怀疑,投这些企业的投资人们……到底用不用充电宝?
好像冠上“共享”两个字,一切解释不通的商业逻辑,就瞬间化为神奇风口了。
1万个想法不如1次的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