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辆带锈电动三轮,一块木板,一堆小商品或食物,足以支撑起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散布在街头巷口的地摊摊位就是这样的“脏”营生,顾客一次消费十几二十块,就能买到惨遭生活毒打后的难得快乐,也能安慰摊主风餐露宿。
其实所谓的困苦很可能是摊主们的“痛苦面具”,说不定这群摊主们早已闷声发了大财,心理暗爽的不得了。
巴菲特曾经说过“只要活得久,什么都能见到”,在我们的父辈那会儿,就流传着不少靠地摊暴富的市井段子和传说。
“摆个小摊,胜过县官”
“喇叭一响,不做县长”
“手术刀不如剃头刀,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摆地摊说白了就是低成本创业,前阵子一位叫“20岁了还没去过星巴克”的博主硬核纪实,14小时连续跟拍深圳月流水两万的臭豆腐小摊贩,叫嚣“地摊经济收入秒杀深圳白领”。
“给老板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这样赚钱有干劲”臭豆腐摊主如是说。
当你在小红书上搜索“地摊”二字时,就有超过35万条笔记;在抖音搜索“摆摊”,话题下的播放量甚至超过150亿次;而在贴吧和豆瓣,年轻人们如数家珍的品鉴着“地摊萌新教学”“地摊货源评测”“十年地摊大神经验分享”这样的干货帖子。
旁人很难再用小贩、走鬼来称呼那些街头摆摊的年轻人。
从“贩子”到“摊主”,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地摊大军时,“地摊商业江湖”的内容和目的也发生了改变......
据媒体了解,64.97%的受访用户愿意购买地摊食物,食物口感好、价格低、品类丰富、购物氛围热闹等是消费者愿意为之掏腰包的原因。
随着年轻人的加入,地摊的商业江湖也在升级。
很多小型摊位开始进入商场,有了名分;小摊也不再是廉价的象征,一份只能做“开胃菜”的小吃动辄30多元。
小摊逐渐摆脱“老破小”印象,“颜值”成其第一件商品,另外方便宽敞的流行型小餐车逐渐流行;品牌化正成为小摊发力的方向,有些连锁小摊开在商场的超市入口处,成为店面形态的补充....
对比小肖踏实肯干的“老黄牛”形象,名叫富贵儿的石家庄奶茶摊老板,他脑瓜子就要灵光许多。
1万个想法不如1次的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