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正在急速摆脱二十年来那些虚妄扭曲的领域,如房地产泡沫、互联网垄断、文化买办等等,向着科创兴国、智能实业的大方向大踏步迈进。
这是一个脱虚向实的时代,新的时代英雄、新的网络流量、新的经济能级将从科创和智能化领域产生。
人们通常把这个时代称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器化时代,第二次是以电力为代表的电气化时代,第三次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第四次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
世界现在进入的正是智能化时代,它以德、美、中三国为代表,德国是“工业4.0”,美国是“再工业化”,中国是“中国制造2025”。智能化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为基础,以现代智能制造业为主体,以智慧化的人类生产制造和生活消费为目标,引领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口。信息化时代的风口当然是以IT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在这个风口上,我们看到了美国的谷歌、亚马孙、脸书、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擘。
而今天世界正在进入智能化时代。这个时代的风口在哪里?我们一定会想到那些科创智造业的巨无霸,例如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蔚来汽车等等。但是,当我们深入其中,了解其智能化发展的内涵后,发现,智能化时代的新风口其实还是互联网,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消费互联网,而是产业互联网!
为什么说风口是产业互联网?因为没有产业互联网,就无法生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产业链,智能化时代就是一句空话。
可见,在信息化时代和智能化时代之间,有一条一脉相承的IT链,这就是互联网,差别在于,信息化时代,世界主推的是消费互联网,也就是“to C”业务,而在智能化时代,世界将主推产业互联网,也就是“to B”。
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以及后来的互联网新秀字节跳动、拼多多等均已高调宣布将业务主攻方向由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的确,多年来,我们一直有一种深刻的误解,以为互联网就是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抖音,以为它们的业务已经涵盖了互联网的全部,以至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2016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做出了如下的判断:“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今天这样一个公司还没有成立或者是做大,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
幸亏他补了一句话: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根据这个研判,后来他去玩自动驾驶去了。
刘强东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互联网红利已经没有了,接下来是传统企业的红利。
无论是李彦宏讲的人工智能,还是刘强东讲的传统企业,从智能化时代的视角看,都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创智造。
事实上,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的行动表明,他们并没有丢掉手中的互联网优势,而是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等IT技术,强力推进“互联网+”业务,未来目标就是要为智能化时代的人工智能等支柱产业提供创新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
然而,从“to C”到“to B”,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看似仍然在互联网的蓝海里,但其基础关系、核心算法、技术路线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是从信息化时代跨越到智能化时代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些互联网巨头们希望以消费互联网的构建模式来打造产业互联网,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最大的原因在于,产业的多样化、专业化、技能化和复杂化,让他们很难以“互联网+”的方式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建设。事实上,目前在中国产业互联网建设的阵容中间,更多的动力来自基础产业层面的、基于各类产业现实模板的众多的“+互联网”团队。他们在自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IT技术把互联网平台导入相关产业,形成各类产业互联网平台。
我近期就“+互联网”模式做了一系列调研,有四个案例给我很深的印象。第一个是建设部门的某产业机构,第二个是某产业平台机构,第三个是某测试检验机构,第四个是某传统文化产业机构,他们都在积极推进各自产业的全局性、开放性互联网架构和运营流程的设定,如果这些专业化、开放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对提升各自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对提升各自产业的科技含量的科创能级,对提升各自产业的效率、效能和效益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也许,互联网大佬们的“互联网+”和各个产业层面的“+互联网”两大动向最终会殊途同归,汇合成当今智能化时代最波澜壮阔的产业互联网大建设图景,那些伟大的科创智造企业及其人工智能等未来型产业都将深切依托产业互联网大平台创造智能化时代的新奇迹。
智能化时代,产业互联网成了新风口。“+互联网”的趋势也给了千千万万个期望在智能化时代抢抓时代风口的创业者们一系列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1万个想法不如1次的方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