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学院> 文章详情

投诉攀升、监管趋严,流量金融还行得通吗?

2021-07-29 09:00
526

曾几何时,互联网平台基于自身庞大客群流量引得金融机构趋之若鹜,尤其是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机构蜂拥进入这一渠道。但在行业参与者不断扩容、各大流量平台客群同质化现象出现的当下,流量平台的“送水”生意也出现了一些变数。

 

居高不下的金融投诉

哪里有流量聚集,哪里就有金融变现;哪里的流量更大,哪里的金融业务发展的速度就更快,这是近几年新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很多的企业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会,互联网公司接踵而至,纷纷布局金融业务,甚至围绕自身产品创建了金融生态。根据现在金融消费者的投诉情况上来看,大多数还是集中在企业金融业务上。当然,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诉量也不小。

 

从理财方面来看,针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大多数的投诉集中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中,还有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大部分的金融消费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本金损失,也有的是因为到期后利息跟产品说明中的不相符。

对于互联网金融和新兴金融来讲,理财骗局成了大家投诉的对象,很多金融消费者直接血本无归。

从贷款方面来看,集中在消费分期、砍头息、套路贷等。问题比较集中,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新兴金融上。

互联网金额

所以,当金融发生改变就会带来一定的乱象,最为主要的是在金融消费者中,各个年龄段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金融诈骗、高利贷等问题。为了吸引人,很多金融机构和互金采用了片面宣传,对于所销售的商品、借贷产品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或者,宣传商品与事实严重不符。

从理财市场的角度来讲,有些金融机构违反了资管新规,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进行了“保本保息”“兜底”。广告上说的天花乱坠,投资者一看不买简直就是吃亏上当,不能错过。

过度的扩张,过度的争抢流量,导致了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现阶段,金融产品不再是高大上的产品,变成了只抓营销、片面宣传,不重视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

 

当金融变成了流量生意,就变成了看量不看质的商品。

全面“断直连”,金融监管强化

失实的营销,片面的宣传,先吸引人再转化的战略,让金融消费者受伤的同时,也引起了监管方的注意。据媒体消息,7月7日,部分平台机构收到央行征信管理局的邮件,要求按照“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图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

 

在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上述邮件中,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今年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坚持“落实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并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

 

次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计算利率应以借款人支付的“所有贷款成本”为基准,包括利息以及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

强监管之下新金融进化逻辑的改变——没有流量万万不能,但流量不是万能的,合规性与风险管理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如今的市场,行业中的每一位玩家都应该更加审慎地谋求发展。

 

申请APP评估报告

增值电信许可证编号:粤B2-20191049 | Copy Right © 2017-2023 深圳科名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83755号
微信咨询
微信 咨询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
热线电话
热线 电话

商务合作: 18026947612

客服热线: 17322363218

联系我们
联系 我们
TOP
获得产品报价方案

1万个想法不如1次的方案落地

扫码添加[商务总监]沟通方案